人大代表建议抑郁症和心理咨询入医保,渡过群友说……
文/渡过报道团队 图/张进
两会即将召开,今天,全国人大代表、广州大学副校长李小琴公开了自己的议案:建议将抑郁症纳入门诊慢性病病种(以提高医保报销比例),把心理咨询纳入医保,将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内容。
建议一提出,点赞迅速上万并且登上微博热搜。这个话题在“渡过”的社群中也引起热议,大家认为,消除病耻感比提高报销比例更重要——
“很多家长不愿意用抑郁症的名义享受医保,怕落下记录,影响后期就业等问题…情愿自费。”
你对该建议有什么看法呢?我们把“渡过”社群中的讨论整理出来,放在文中,让我们一起听听患者及家属的声音。
01 抑郁症纳入医保慢性病病种,好处大吗?
近年来,中国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,如何应对精神疾病造成的个人、社会负担成为一个挑战。
2019年,北医六院黄悦勤教授团队发表在《柳叶刀·精神病学》的文章,报告了中国第三次精神疾病调查结果,中国检出的抑郁症终身患病率为6.8%。据此估计,全国抑郁症患者超9000万。
但真正接受治疗的人数有限。世界卫生组织在2013年做过一个调查,发现在中低收入国家,只有 15%至24%的严重精神疾病患者接受过治疗。高收入的国家治疗率相对较高,但也只在 50%至 65%之间。
针对抑郁症治疗可及性不足的问题,全国人大代表李小琴在今天的公开建议中称,“要细化社会保障措施,将抑郁症及心理咨询纳入医保门诊慢性病病种”。
但是,费用是影响就医率的主要原因吗?
在“渡过”的社群中,大家发表了不同意见:
恬静(渡过社群群主):
抑郁症已经在医保里面了吧,药物费用在,心理治疗费用是自费。问题是很多家长不愿意用抑郁症的名义享受医保,怕落下记录,影响后期就业等问题。精分等一类的精神疾病是可以享受全免药费的。但是,很大一部分家庭不愿意接受这种待遇,情愿自费。
安吉(渡过社群成员):
有点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和医疗信息会被泄露,就像之前成都感染新冠的姑娘一样。希望能有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,保护隐私,不要再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。之前我就是因为害怕被发现,用药自费了好几年。
龙华(渡过陪伴者):
我住在上海,我对目前的医保政策是满意,绝大多数费用是可以报销掉的。
但是全国的政策差异很大,所以可能需要在全国范围提高精神科医保报销比例。此外,异地就医的患者在不能使用医保报销的情况下,经济压力大,这个问题也需要解决。
病人担心的一个是治疗的水平,另一个是外界的环境包括家庭社会对自己的支持或者说是理解。
金美(渡过社群群主):
就医率低我觉得原因一是患者缺乏精神卫生知识,得病后不去专科医院,频繁就诊综合医院,二是病耻感引起的。
非精神专科医院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率较低,我建议要加强非精神专科医院的医生的培训。
清茶(渡过社群群主):
建议:想改变大众对抑郁症的污名化,要先改变社会大环境对抑郁症的认识,首先的一点是要把全国各地精神病医院的名字改一改,各地精神病医院应该带头改变,把“精神病”这三个字去掉,比如改成×××脑科医院(或中心)、×××心身医学服务中心(这个名字最好)等等。
这样才能让患者没有顾虑的进入医院就诊,精神科医生和护士也好意思和其他人说自己的工作单位了。
02 心理咨询是否应该纳入医保?
全国人大代表李小琴建议,心理咨询应纳入医保。她表示,目前心理咨询未能进入医保范围,且费用较高。“以广州为例,在实际治疗中,公立医院心理咨询收费标准为300元/40分钟,私立门诊收费更为高昂。”
心理咨询服务在某些国家已纳入医保范畴。例如在英国,英国的公费医保系统,国家医疗服务体系(NHS:National Health Service)包含了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。在对患者进行评估后,会推荐其选择一对一心理咨询或团体治疗。
有“渡过”的群友担心,心理咨询纳入医保,可能会进一步导致人才流失:
有幸(渡过社群成员):
现在医院心理咨询费用低于社会机构,纳入医保可能更低,心理咨询师还愿意来挂职吗?
春妮很棒(渡过社群群主):
建议提高心理服务人群的专业素质和待遇;相关待遇重点纳入政府财政拨款的民生工程建设,提高相关地位;同时重点加强基层地区的服务人员的待遇。
忘月(渡过社群成员):
建议大批量招聘心理咨询师进入精神专科医院。
03 消除病耻感,具体该怎么做?
针对抑郁症的“污名化”问题,李小琴建议,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;将抑郁症等心境障碍疾病纳入社区宣传;定期组织开展抑郁症流调;将抑郁症防治纳入工会职工服务;统筹指导公益组织开展心理服务进校园活动,落实各类学校抑郁症筛查,为师生建立社会心理服务电子档案。
在提升大众知识和增强对病人的管理之外,还有什么办法消除病耻感呢?
渡过的群友表示,病人信息泄露、拒绝给抑郁症投保重疾险等困境,是病人病耻感的主要来源:
咪咪猫(渡过社群群主):
克服病耻感只有规范信息才能有效。深圳就有一个例子,信息泄露,众多小区居民围堵患者家属的事例。
消灭病耻感,必须和医疗信息档案挂钩,用人单位不能随便进入档案入口查阅,否则做不到消灭,首先在入职上就被翻查,对精神疾病康复的造成歧视。
还有驾照要允许。可以参照国外的对精神疾病取得驾照的监管有效办法,不能堵,只能督导,否则就是隐患。不能只靠自觉和提高大众的认可度。
Ada(渡过社群群主):
目前绝大多数重疾险是不接受抑郁症患者投保的,抑郁症什么时候能纳入重疾险的参保对象,也算是关爱抑郁症患者了。
忘月(渡过社群成员):
说起来号召不歧视,实际各种条例规定都在歧视,比如国家公务员体检条例明确规定,甚至睡眠障碍也不可以录用。
从大家的声音中可以看出,在提高抑郁症治疗的医保报销比例的同时,必须同步在全社会去除抑郁症病耻感。否则,即使报销额度提高了,大家也不敢享受,因为由“抑郁症”、“精神病”这些标签带来的歧视,给患者和家庭造成的损失,比经济损失更大。而消除病耻感,需要改善对于精神疾病的社会管理。
参考资料:
1. 全国人大代表李小琴:建议抑郁症纳入医保,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
2. WHO. 2013. Investing in mental health: Evidence for action. Geneva: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,Geneva.